Sunday, September 12, 2010

孔子不是美食家

坊间常有人引用孔子的话“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”,“割不正不食”,证明孔子是什么“中国古代第一美食家”,其实后人对《论语》的注释并非只有一种讲 法,而且古文用字简练,不用标点,故造成人们在理解上产生误会。关于“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”,古时“厌”与“餍”两字通用,“餍”字作“进食”解,而不作 “厌恶”解。“食不餍精,脍不餍细”,“食”和“脍”字,分别指不同的食物,全句意思为“夫子平时进食(包括肉食),从不讲究精细”,与“孔子不讨厌吃得 精细”的讲法,用意刚好相反。
夫子云“割不正不食”,按字面似可理解为“孔子不吃切割得不齐整的肉”,可见其对饮食之讲究,从而证明孔子是美食家,实则此句应解作“为了贪图口 欲,在宰杀(割)动物时,若厨子采用残酷手段,我老人家是不吃的”,因为古代屠宰(包括杀人),有的手段非常残忍,孔子目不忍睹,断然提出反对。孔子作为 中国古代伟大的平民教育家,半生江湖飘泊,终身倡行“有教无类”(施教不分富贵贫贱),有的学生连作为学费的“束脩”(用草绳捆绑的肉干)都交不起,试问 他有什么心情、又有什么条件去讲究“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”,“割不正不食”?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