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September 5, 2010

粤语不是古粤地的土产

粤语不是古粤地的土产,而是中原语言与当地语言结合的产物。秦汉以来,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——贺水古道路交通线来到岭南,并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、繁衍, 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。今天的封川话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,这种现象在广东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。


封川话的例子:[b] 包本婆别[d]多完桃洞[g]歌根葵共,其中包括《切韵》古浊塞音并、定、群母字和古清塞音帮、端、见母字,古并母与帮母字读为[b],古定母字与端母字 都读为[d],古群母字与见母字都读为[g],同时,封川话没有[p][k],有[t]但不是来自古端母而来自半精母,例如to),tui),tok)。因此,《切韵》古帮、端、见母都读为浊塞音,与古并、定、群母合流。专家们认定:在《切韵》之前,大约是汉至南朝这一时 期,中原汉语就已经传入封川,并逐渐偏离中原汉语发展的轨迹而形成为一种方言,其表现之一,就是它的浊塞音声母没有经历清化的过程。因此,从今天的封 川话,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,这是粤语起源于封川话的直接证据,所以说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。
参考资料:


语,俗称广东话,英文叫Cantonese,当地人称白话,正名该称[粤方言],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、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、内部分歧 较小的一个方言。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,以广州话为代表。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

讨论粤语的形成地,首先 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。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,这不合乎事实。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,但它的主要来源,则是古代 中原一带的雅言

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。到了周朝,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,可以说是我 国最早的普通话。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方言不同,而官方交往,文人讲学,祭祀活动,都使用雅言。孔子就说过:子所雅言,诗书执礼皆雅言也。秦朝 征服百越之地,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、贾人到岭南作垦卒。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,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。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,因此他们 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,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。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,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,讲百越土著的语言。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,只是 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。雅言在岭南传播,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。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,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,交趾刺史部和交州 都是汉人政权,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。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,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。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。汉武帝派使者从徐 闻、合浦出发,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,以丝绸、瓷器、杂缯等购回明珠、璧琉璃、奇石等海外奇珍,经南流江——北流江和鉴江——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,再 经贺江——潇水输往中原。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。

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。东汉时期,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 里为阵地,开展文化活动,设馆客授生徒。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。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,晚年回广信办学,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。上燮担任 交趾郡太守40多年,还一度董督七郡,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,他们来往于交趾、广信等地,以讲学为业。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,当 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。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,也就学习了雅言。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,互相无法通话,又没有文字,因此除了 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,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。这么一来,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,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,形 成双语制,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,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。同时,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,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,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—— 粤语。

粤语形成之初,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。到晋朝以后,先有五胡乱华,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。北方游牧民族入主 中原,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,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。在这。时期,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,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 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,

No comments: